所在位置:首页 > 修身齐家录

贤母的标杆

发布日期:2017-12-25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:[ ]

  孟母三迁、陶母退鱼、欧母画荻、岳母刺字,古代四大贤母的故事,千百年来激励着华夏子孙砥节砺行,为国为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。这样伟大的母亲史册上还有不少,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、苏辙之母程氏无论德行、才能,还是见识,皆无愧于贤母这个美誉。

  程氏出身名门,才学满腹,深明大义,是苏轼兄弟的启蒙老师。她以古今圣贤的不朽业绩激励两个儿子,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,更要“奋厉有当世志”。东汉时期的名臣范滂就是她为孩子们树立的人生标杆。范滂敦厚质朴,为官清正,学识、才干都出类拔萃。只因拒绝与恶势力同流合污而遭到诬陷。临刑之前,范滂安慰母亲不要过分悲伤,其母慨然言道:“你既要留下清正的美名,又要长命百岁,这怎么可能呢?”程氏对苏轼兄弟表示:如果你们能像范滂那样为正道舍生取义,我也会像范母那样大义凛然,无忧无戚。日后,苏氏兄弟能够迥异于人,始终不失独立的人格精神,皆于此时埋下种子。

  程氏十分重视对孩子心灵的塑造。当时,苏家的院子里,杂花生树,竹影婆娑,数不清的鸟雀栖息于其间。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,巢里的幼鸟简直触手可及。程氏特别嘱咐众人,绝不许伤害这些可爱的小生灵,尤其教导苏氏兄弟,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,鸟雀虽小,却是天地间活脱脱的生命,若能爱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,那这个世界也同样会含笑拥抱你们,因为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。

  苏轼在《记先夫人不发宿藏》中记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。某日,他家的两个婢女熨帛时,突然陷足地下,塌陷之处埋有一瓮,瓮口盖一块乌木板。众人皆认为其中必是金银财宝,个个惊喜异常。程氏却下令将瓮重新埋好,并教育众人说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,凡非分之财,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,这是做人的准则。这个东西是前人埋下的,不属于苏家,因此谁也不准挖取。这件事影响了苏轼的一生,他感悟道:“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”

  在意外之财面前,程氏表现出非凡的见识和定力,而面对用心血和汗水辛辛苦苦挣来的财产,其超人的清醒和智慧更加令人赞叹。程氏十八岁嫁到苏家时,苏家极其困窘。有人忍不住劝慰她说:“你娘家有的是钱,如果你张一下口,肯定会要多少有多少,为何一声不吭,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呢?”可是程氏始终没有吐露过一个字。为了让苏洵安心读书,得遂平生之志,她毅然以柔弱之躯撑起全家的生计。程氏卖掉自己的嫁妆,苦心经营,以过人的才智和不懈的努力,使得苏家几年之后就成了小康之家。看着自家日益增长的财富,程氏没有沾沾自喜,反而忧虑地说:这难道就是人们所羡慕的福气吗?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的话,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。(“是岂所谓福哉!不已,且愚吾子孙。”)于是,程氏找到生活困难的族人、亲戚,帮他们娶妻嫁女,成家立业。对于有急难之事的同乡人,她也时常予以周济。等到程氏辞世时,财产散施殆尽。

  “贤而多财,则损其志。”程氏对此体悟颇深。自己这一辈确实衣食无忧了,但子孙后代呢?不用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”,也不用“动心忍性”,即可坐拥享用不尽的财富,此等子弟还会有十年寒窗、铁砚磨穿的进取之心吗?经天纬地、济世安邦的栋梁之材无一不是经历雨雪风霜,玉汝于成。

  程氏心胸宽广,仁义善良,勤劳智慧,节劲凌霜。丈夫苏洵原本沉溺游历贪玩,程氏激励他从27岁开始发奋向学,最终大器晚成。程氏勉励两个儿子“立乎大志,不辱苏门,也不悔于国家”。树大义于天下,立名节于千古,以德立世,以善行世,终使他们蟾宫折桂,誉满华夏。司马光钦佩地称赞说:“作为女子,如果她的温柔能够使家族和睦,聪明才智能够使家业兴旺,这就称得上是贤能了;更何况像夫人这样,还能使自己的丈夫、孩子都能有大成就,如果不是见识高超过人,能像这样吗?”遂铭曰:“贫不以污其夫之名,富不以为其子之累。知力学,可以显其门;而直道,可以荣于世,勉夫教子,底于光大。”(《程夫人墓志铭》)

  贤,是中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价值标准。要做到贤,就要德行好,好到足以让人心悦诚服;就要才智高,高到让人争相敬仰。司马光以贤名之,程氏可谓实至名归。程氏用自己的一生,为子孙后代和世人树立起与日月同辉的精神标杆。(马军)